摘要:1师兄们都当行烨没睡醒,好端端地净白日做梦。好在行烨早习惯了,对着他们嘻嘻一笑,轻易泯消心中不快。毕竟,他可没闲情同师兄斗气,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禅房旧桌案之上,书卷墨渍凌乱不堪,有一块空位置算是勉强挖出来作画用的。小和尚行烨紧握蘸了彩墨...
师兄们都当行烨没睡醒,好端端地净白日做梦。
好在行烨早习惯了,对着他们嘻嘻一笑,轻易泯消心中不快。毕竟,他可没闲情同师兄斗气,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禅房旧桌案之上,书卷墨渍凌乱不堪,有一块空位置算是勉强挖出来作画用的。
小和尚行烨紧握蘸了彩墨的紫毫,一笔一划在纸上不休止地绘着,笔下生花,成了双双腾云驾雾的仙侣,有男有女,神态自若,舞姿曼妙。
他小心点缀,珍惜每一分古墨色彩,对照着藏经阁的陈旧绘本试图还原飞仙最真实的颜色。
可惜,他又失败了——青不是那点青,赤不是那抹赤。
行烨调制不下百次,始终是差了一点儿味道,总说不上来缺了什么,说是神韵又太空洞,说是色彩又不恰当。
也不能全怪他,寺里那些藏书年纪比他还大,发黄褪色都是小毛病,更有甚者,缺胳膊少腿的,他早就见惯不怪了。
画,这个玩意,美中不足又不知何处下手去改,就令人十分头疼。除了亲自见一面,他根本找不到其他解决的法子!
眼见为实,他只信自己双眼看的……
行烨是南禅寺年龄最小的弟子,学不来师兄的成熟老练。他偏执,该做的就一定要做,所以师兄们都说他不是发癔症,就是疯魔了。
他在大雄宝殿跪拜方丈:“师父,我要去西域求学。”
学什么——侥幸,方丈没看穿小弟子瞒着的那点心思。
行烨自然不能直说为了一睹画中神的风采,只能支支吾吾:“问佛,问道。”
飞仙亦佛亦道,他这不算诳语。
准——方丈应得不假思索。
大唐享负盛名的得道高僧,玄奘法师虽已圆寂,但他的著作一直是长盛不衰。行烨翻遍整部《大唐西域记》,才确定此行的目的地。于阗、龟兹等赫赫有名的佛国,并不在他的计划中,他想到的,只有一处。
敦煌。
传说,那有俯瞰苍天的众神,有正襟危坐的浮屠,有稀奇古怪的珍兽,行烨的画正缺他们。
师兄们又说,他当真不怕死——西边正打仗,战事告急,吐蕃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
行烨谢过他们劝诫的一番好意,然而,行囊是早收好了,无论战火,还是朔漠,他都必然要徒步走一遭。
天气越发干燥,人的手都皲裂开了。
大概近鸣沙山了。
行烨饮尽水囊最后一滴水,确信自己的方向没有错,心终于踏实下来。
环境恶劣得出乎意料,行烨只身一人缓慢行走在黄沙之中。一天下来,他连处绿洲都没瞧见,每走一步,脚陷进软绵绵的细沙之中,吃力而不讨好。
要再碰上风夹沙,吹得他连眼都睁不开,更是寸步难行。
行烨对着孤零零飞卷的风沙,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行囊,只能丧气地认命:迷路了,且极大可能走不出大漠——自己连吃食都不剩,别说找飞仙,没水,连活下去都难。
他索性盘腿坐着,敲起木鱼,念起佛经,专心辟谷。
度一切苦厄,他也会摆脱困境。
笃,笃,笃。
四处开阔,木鱼声似乎亦能传至千里。
少林弟子,意志坚定,敲击声从早到晚,一直没停。
夜晚的大漠更冷,行烨又饿又冻。他道行不够,实在是敲不动了,幸亏火折子还在,他很艰难才生出一堆火御寒,人瑟缩着躺好,把薄薄的袈裟当被子,凑合凑合暖了一些。
念了一天经的他身心俱惫,挨着暖洋洋的火焰,困得眼皮子打架。
篝火亮了一大片,他恍惚中竟看见,远远开外的沙山,有一簇,比火还明亮。
是佛光?
行烨不敢相信,以为是自己饿昏头。
只见光华普照四方,他视野中的大漠亮得恍如白日。
行烨不信邪,使劲掐自己,连皮带肉地疼得赤条条。
他确信了——真的有从天而降的飞仙,衣带飘然,乘风而至。他双足赤裸,踩着祥云,正一步一步地朝他缓缓走来。
琤,琤,琤,他脚踝的响铃,清脆悦耳,惊扰一番美梦。
“行烨……”男仙唤他的名字。
“随我来吧……”
他像是要迎接行烨,邀他到极乐一聚。
行烨自然心甘情愿随他去,早是困意全消,踉踉跄跄地到了男仙的面前。欣喜若狂的他,忘了自己饿得腿脚发软,才迈出一小步就翻了个跟头,一骨碌狼狈地滚到男仙面前,磕了满脸沙,可他哪还顾得上失礼……
“等等我!”行烨声嘶力竭道,生怕他会妄顾自己,独自离开。
自己千里迢迢,专程为飞仙而来!
师兄说,他入魔了——倒不全是,他更像羽化登仙,有幸与飞天一同遨游在极乐仙境。
从他尾随男仙步入那道金光灿灿,他便沉浸了。
等待他的,远不止一位仙,还有佛,其余的,男男女女,高高矮矮,胖胖瘦瘦。他们服饰各异,聚成一团,各自手持仙乐,什么箜篌、手鼓、琵琶,还有数不尽的、他从未见过的珍奇八音。
行烨哪还记得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满座的琳琅满目足以让他眼花缭乱,早就使入世不深的他迷失了自我。
他想着、念着的飞仙啊!
诸仙对这位从凡间来的客人好奇,纷纷探上前来将他看个清楚。他们宛如游鱼,把黄澄澄的天幕当作海洋,灵活而自由地扭动着身子。他们身体柔软,飘忽不定,竟要比江浙出产的丝绸还要软滑。
神仙多无顾忌,不管男女都要伸手捏一把小和尚肉乎乎的脸。
魏晋至唐,几百年下来,前来一睹他们风采的人络绎不绝,唯独行烨有机缘与他们相见。他们喜笑颜开,捧着自己的法宝执意要颂他。
“小和尚,你从哪儿来?”善舞的女仙问行烨。
她姿态婀娜,身段轻盈,手臂萦绕的缎带飞舞,如精灵般在空中蹁跹,闪烁着万丈光芒。
行烨不躲不闪,低头讪讪道:“从南禅寺来。”
南禅寺对众神来说无比陌生,他们并不知道在哪儿。
女仙似笑非笑,似懂非懂,脚尖只需轻轻一点就到了小巧的莲台之上,留得圈圈细小涟漪。
诸仙皆以她为首,高举手中管乐,随她的舞步一并奏响。弦乐一阵又一阵,附和着行烨听不懂的梵音,此起彼伏,相互间默契地接应。
不尽其数的花瓣源源不断地回旋着,撒落到无边无际,虚无中,女仙身边居然多了伴舞,都是与她年纪相仿的妙龄女子,似乎正由她的绸带化成,像行云,如流水,离他忽的远,忽的近。
行烨迷了眼,壮着胆去接从天而降的花,那是金闪闪的莲花,触及他的手心便即刻化成一团粉末,好似流沙。
成千上万的铃铛响不绝,杂乱却又不失美感,诸仙为远道而来的行烨奏起了一首共鸣曲,听久了竟会让人目眩头晕。
没见过世面的小和尚如痴如醉,方才得知,这便是西方的极乐世界……
女仙盘膝而坐,居高临下,红唇微张,呵出一口悠长悠长的叹息:“记住我们的名字……”
行烨费力地晃着脑袋试图让自己保持清醒,他好像变成了牙牙学语的婴儿,她说一句,他重复一遍。
乾闼婆。
紧那罗。
这两个名字行烨不陌生,他在佛经中读过。然而,他分身不暇,只管拼了命地记住所看,因为直觉告诉他,自己即将要离开。
这场声势浩大的奏乐千载难逢,他定要,定要记录下来。
笔,行烨是随身携带的,他二话不说便脱下干净的外袍当画布,企图要将惊涛骇浪的一幕永远记下。
飞天、舞乐、散花,鸣沙山畔的仙,千年难得一见。
曲调蓦然急促,有了骇人之势——竟是行烨的笔墨亵渎了神灵。
他们傲气,只愿长留莫高,不愿流落他乡。
神灵怒了,女仙手底下缠绕着数道惊雷,随意便能将他送进地狱,万劫不复。但她还是高高在上、处变不惊的模样,素手捻莲花,轻柔地拂到胸前,却又往行烨的方向倏地一指。众仙不约而同望向他,如箭镞,眼神已然带了敌视,只等着女仙的一声令下,或是一个动作。
行烨双肩一沉,身子一抖,甩手丢弃画笔,跪倒在他们面前,双手合十地一遍又一遍跪拜忏悔,求他们宽恕。
“行烨目光浅陋,请飞仙责罚!”
他还年轻,涉世未深,飞仙生性大度,没有迁怒于他。
女仙唉声摆摆手,百般无奈:“让他走罢……”
行烨早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一听她的话,连连向她叩了几个响头谢罪,才敢转身离去。
他直立站起来时,双腿瘫软,白吓了一身薄汗。
金光大道坦荡荡,有了女仙的口令,无人拦行烨,但他不敢回头,生怕再出差错,以致于鞋在慌乱中丢了一只都没拣回……
“醒了,醒了!”
行烨像是被巨大铜锣敲了一声,震得他耳边嗡嗡作响。此外,还有胡人的对话声,叽里咕噜的,他听得费解吃力,喉咙像是被纸糊住了,只能发出只言片语,断断续续不成句子。
胡商道,他在沙里昏了两天,缺水缺粮,快要上西天了。
“小师傅,你的运气真好,遇上我们,这就是神佛庇佑?”胡商看行烨年纪不大,颇有意思,拿他打趣。
行烨裹着毛毯,捂着热茶,久久没有回神。
这不像他,他向来知礼,见到施主,不管有无香油钱都会问好。
胡商不以为然,当是小和尚羞涩,不敢与旁人开口,他操着一腔西域口音的官话,不休不止:
“小师傅从哪儿来?”
似乎也有人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
不,那是仙。
他只好规矩答道:“从南禅寺来。”
“到哪儿去?”
行烨低吟着想了想:“到敦煌莫高。”
胡商意外:“到那作甚?”
“找飞仙,与他们见一面。”
胡商捧腹大笑,连声说,这小和尚是饿得糊涂了,茫茫大漠,哪来的仙?仙都是在天上养尊处优的。
行烨急了,羞得涨红了脸:“我见到了,我在仙境还丢了罗汉鞋。”
他不罢休地指指自己仅剩一只的僧鞋。
胡商含糊附和着,笑得更欢了,只留得他一个人托着腮干纳闷。
与胡商驼队待了几天,有吃有喝的,行烨身体恢复得七七八八。他感谢他们的款待及照顾,重新踏上旅途。
他是个死脑筋,胡商为他指明方向时劝他,不要再去了,他不听,只管我行我素。
他只为飞天来,他还想与他们再见!
他记得胡商提过,几天前,与一队汉人工匠碰过面,他们为修补石窟而来,自己要是尾随他们的队伍,兴许就能找到飞天了!
然而,行烨还是太天真。
他亲眼看着吐蕃兵把中原工匠从莫高赶走,他缩在倒塌的矮墙后不敢出声。
他想起师兄的话,吐蕃军杀人不眨眼,吓得小脸煞白,抱着包袱调头就想跑,可怜他没见过世面,走都走不动,更别说跑,逃了没多远就被警惕的士兵发觉,把他连同工匠一起带走了。
牢车吱哇吱哇地响,行烨被五花大绑了关在乌黑里,心如死灰:肯定是自己对飞仙不敬,他们惩罚自己了。
吐蕃人倒没有他想象中的残忍冷血,同行的工匠都活得好好的,只是要为他们做苦工。
只要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被饿得颧骨凹陷也不为过。行烨舒了口气,小声叨:“阿弥陀佛。”
吐蕃兵耳朵灵敏,抽着鞭子就来教训他,让他赶紧去挑沙干活。
工匠中有个姓孙的师傅,是修建的好手,同行烨讲过许多关于莫高窟的传奇壁画。
孙师傅道,他打小学这门手艺,一做就是几十年。行烨听得津津有味,入了夜都会反复掂量思忖。
“王画师是我们这伙人画得最好的,要是他在,你大可向他请教。”
孙师傅少说也是见证了一代飞仙演变的前辈,他说得越多,行烨便越兴奋,恨不得立马溜出敌营,一睹莫高的至美真容。
行烨与他无话不谈,从自己沉迷壁画到曾见过飞仙与佛。孙师傅难得不觉得他奇怪,反倒鼓励他:“你要亲眼看看。”
你还小,你就得去看,看看这些历经百年的宝贝,看看跌坐的僧侣与飞舞的仙人,看看你见到的是真是假。
行烨一直铭记,即使是他趁着薛仁贵大军攻打吐蕃之际,拼死逃出生天,他还依旧惦记着莫高,以及他心心念念的飞仙。
他谨记着,自己为翩翩起舞的飞天而来。
不过,与他为伍的工匠们比他惜命,都只顾着逃窜,他一路随大流而行,哪还有机会寻觅?
也就年青人有这份朝气蓬勃,留个心眼去溯源,等到行烨跟师兄一般年纪,他险些都忘了自己曾对敦煌与飞天爱得深沉,记起来便总想去瞅一眼,可此时的他,因长年疏于作画,早成画盲了。
一定会有志同道合者,替自己去看一看的……行烨想着,捋着一把花白的山羊须。
若是他知道,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清末,这座富丽堂皇的宝库被入侵列强一车一车地搬空,他大概会后悔当年的选择,为什么没有把它们带出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