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11:06:02 | 浏览:680
插画/李怡
作者:北京大学学生 杜昊淳
我拉开桌子这边的凳子,“来,请坐。”然后自己坐到桌子另一边的椅子上,双手交错支着下巴,“你可以开始说说你自己的事情了。”
我确信他的父母已经提前明确传达过我的要求了。一个男孩,18岁,寄宿制高中,这个寒假结束开始他的高三下学期;三观端正,不抽烟,不喝酒,没有恋爱经历,从不寻衅滋事,不沉迷游戏,成绩挺不错。一开始接到这个案例我挺意外,这样的高中生应该是不需要我——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的。孩子的父母也说不清找我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他们肯定,我的帮助是必要的,即使已经到了这般紧要关头,抽出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让孩子来和我谈谈是非常值得的。
“那么你们的孩子是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呢?”
“其实是这样,我们想让您来帮助孩子做做未来生涯规划以及心理疏导,主要就是心理……”那位父亲的话说了一半,就被孩子母亲的眼神打断了。“老师,是这样,我们的孩子呢,他也不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想法和计划,就是……怎么说呢,老师你最好和他谈谈。”
这段了解情况的对话让我哭笑不得,看样子这对父母好像真的遇到了难题。这样的学生在我这里倒是有先例的,但这样的父母我却是头一次遇见。就其情况考虑之后,我从电脑里调出了几份有关生涯规划的资料,打印了一份问卷。鉴于该生时间宝贵,我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删减,然后交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咨询的时间在他们把问卷带回来后再确定。到目前为止,我的行为都是在例行计划之内的,口头了解大致情况和问题,问卷确定具体症结,对症下药,家长反馈,双方交易结束。一定程度上,我也预见到了这个案例的特殊性。
在第一次见面前的一个晚上,我特意从办公室抽取了几份我认为可能有类似之处的案例,带回了我居住的公寓,细细翻了翻,大致列出了一个提纲。令我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睡觉前,那对父母就拨通了我留给他们的电话号码。从通话中我了解到,那个晚上,他们告知了孩子,他们为他找了一位心理咨询师,谨慎地表述了在他们看来这样做的必要性。孩子很冷静,但是没有做我提供的问卷,反而告诉父母他非常愿意、也非常迫切希望和我,一位非常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我并不清楚那对夫妇在转述时是否有意强调了“年轻”和“迫切”这两个词,我承认我很诧异。
那天是星期四,我们约好了在周六下午进行咨询。我告诉那对夫妇向他们的孩子转达我的一个咨询要求,我希望能先听孩子说一些东西,没有具体范围限定,既然他很想和我聊,那就说他想说的就行了。
在我对面,那个男孩坐得端正而不拘谨,由于他坐在凳子上,没有靠背和扶手,我看到他一开始把双手压在自己大腿下面。到后来,在表达的同时,他的手抽了出来,开始有手势动作,幅度较小,大臂基本没有运动。说话之前,他深吸了一口气,眼睛看向我的右后上方,嘴巴微微张开,下嘴唇内吸包住牙齿,在眉毛微微一皱之后,他开始说话。起初,他的眼神飘移在桌面上,速度不快,像是在认真回忆,后来,在不知不觉中,他的眼神与我对视上了,这种主动的眼神接触一直持续到这次咨询结束。
“我该怎么称呼……”
“叫我老师就行。”
“哦好,老师。您以前给高中生做过生涯规划这种东西吗?”
“做过。”我很意外他会以一个问题开头,下意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班级里面也做过,很多次,各种问题啊、视频啊、材料啊、理论啊,很枯燥,千篇一律,大家也都听得很没兴趣。每次开这样的班会的时候,我都会写作业,作业都比这样的规划与我的人生关联得更紧密,好像事实就是这样。直到有一次,接着这个话题,我跑了神,想了很多很多,有关自己未来的,短期的,长期的,都有。那是种很奇特的体验,很有趣,很生动,同时让我对我未来有了思考。然而这带给我的也有不好的影响,就是,呃,在父母老师看来,我有些消极颓废,总之就是看起来像对未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一样,这也就是我今天和您谈话的原因。但事实是,这是我对未来进行过规划后——如果我那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规划的话,得到的结果,而这样的原因我不愿意和父母老师说起——是的,不愿意,老师您应该会理解。在我看来,我所进行的那种规划真实而有效,但是所得出的结果却很悲观。所以,今天我想和您——一位职业心理咨询师、一位专业进行过生涯规划的人聊一聊。”
“那种规划好像是一种纯粹的想象,伴随着非常多的假设——因为会有很多时候需要做出选择。听起来很幼稚、很荒谬是吗?而且缺乏可信度——未来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而其本质在于没人知道自己未来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假如我们仅仅是想象,在想象中去真实地考虑并作出假设,那么未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模拟的。”
男孩的陈述到这里,我一时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的脑子有点混乱,现在的状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可以确定的是,男孩并没有专业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他所提出的一种方法和正常的生涯规划的方法的确大相径庭。通常来说,我们的规划应该从某个目标终点逆向进行,我们要达到那个目标,我们需要怎样做等等。而男孩子所做的更像是信马由缰,在每一个节点做出选择,最后寻找要到达的终点。形象地说,就是面对一个有着多个出口的迷宫,这个男孩从起点出发,在每一个岔路笃定选择路线,直到自己无路可走,再跳脱出来看看自己置身何处。这与通常上选定终点,逆向或者正逆结合地去解谜的做法,在根本思路上有着不同。可就我的学识来看,他的那种方法却有可取之处。我感觉出自己产生了浓厚的好奇,而且这种感性的体验正在慢慢取代理性在大脑中的位置,而我却无能为力将其修正。
“老师,你中学时做过自己的生涯规划吗?”男孩突然抛出一个问题给我,打断了我的思绪。专业习惯作祟,我敏感地察觉到了称谓和语气上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房间里心理相对位置的变化——似乎男孩的心理位置已经反跃到我之上。我有点惊慌。想起在大学学习的某堂课上,教授曾说过一句话,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大意就是作为心理咨询师,心理上的介入应该是主动的,要“凌驾”于咨询者之上,即便有必要“沉下来”设身处地来感同身受,也要保证随时能回到心理的制高点。对,心理的制高点,这个词非常生动,令我记忆深刻。这个男孩要干什么?在心理上牵引我?麻痹我?进而控制我?虽说这想法荒诞了些,但我已注意到男孩说话时的神情和最初有了不同,显然是进入了状态。我不能束手待毙。
“当然做过,”我尽量自然地上扬了一下嘴角,“能继续说说你的事情吗?就是那些想象和假设?”
“我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思考是在高中一年级,刚刚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想象的内容就是自己会如何度过高中的3年。”
“那你是如何开始你的想象的呢?”
“呃……从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开始的,大概就是‘我是否应该加入学生会?’”
“接着呢?”我需要主动引导他表达,即便是在顺水推舟,也要取到心理上的主动。
“当时我已经参加过学生会的面试选拔了,我有了自主选择是否进入学生会的权利。平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去想各种选择的利与弊,而那一次,我无意间假设了一下,假设我选择加入。”
“在加入学生会以后,我会在每个周一的中午放学后参加简短的例会,进而推迟午餐时间,甚至需要每一次都买饭带回寝室吃;我会失去至少3个下午大课间的时间去进行各种工作,晚饭时间被挤压,失去运动放松的时间,况且我已经成为校运动队的一员,时间必定冲突。于是,我看到了如果我选择成为学生会的成员,我所得到的校园生活,我认为我无法接受,于是我选择了放弃。”
听到这里,我心情稍稍放松了。“这的确是一种很不错的面对选择时的思考方式,”我小心翼翼地剔除自己声音中如释重负的成分,“可这并不算是一种生涯规划,不是吗?”
“的确不是,这只是一个例子,一个开头。同样的思考方法,把开端换作当下的局面,时间尺度拉长——比如一生,并真实地考虑现实情况,就可以进行一次生涯规划了,用我自己的想法来说,就是模拟自己的人生。和传统的规划差别之处在于,它不是逼迫自己定下一个个时间节点,而是让一切顺其自然地发生——怎么说呢,就像看电影一样,做个观众,去观看某个人的一生。比如A的一生。”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曹竞毕若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心理 心理学 心理咨询 抑郁症 狂躁症 焦虑症 恐惧症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一、助人自助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而非代替来访者解决问题。二、保密原则: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保密。其中包括来访者到中心接受帮助的事实也保密。但出现
徐超平。红网时刻1月14日讯(通讯员 姜旭彬)数十年来,人们至今已彻底告别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快节奏的生活让老百姓不愁吃穿温饱之余,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质量的追求。而“心理咨询”也逐渐映入了人们的视野内。“有病才去找心理咨询。”“去做心理咨
心理咨询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神秘又令人害怕的,尤其是当你不知该期待什么的时候。神秘于,我们即将向心理咨询师说出的或许本来就是个秘密,从没有对谁说起过;害怕于,心理医生这个词,让人觉得抗拒。去看心理医生就意味着自己被归为生病或者有问题的那
天才少年熟知心理学理论,甚至能反过来分析咨询师的心理,激怒咨询师,却处理不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你排斥心理咨询吗?如果遇到心理困惑,你会主动向咨询师寻求帮助吗?今天我们来重温一部心理学电影佳作《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有的时候,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感觉心情不好,想找个人聊一聊,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树洞”去倾诉自己的心事,宣泄自己的情绪。就这样压抑着,烦闷着,心情越来越糟糕,生活越来越无趣。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管
说到心理咨询,就联想到心理不正常吗?在美国,接受心理咨询是信心和财富的象征,我们经常从各种电影和美国戏剧中感受到这一点。也许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改变。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诺斯拉特·佩塞什基安,指出:那些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人,而
#益阳市妇幼保健院##益阳头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业压力的增大,家长的忙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孩子们普遍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已经出现了厌学,抗拒回到学校。还有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意与人交流,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注
当下社会的生活与工作压力越发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学习探索自我,舒缓内心压力及情绪,在西方拥有着悠久历史与广泛认知的“心理咨询”服务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
我常常发现一些小伙伴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以及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所以想通过今天的文章来对8种常见的误解做出说明、介绍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对心理咨询适用、有效的人群有哪些。心理咨询中常见的8种误解1. 只有心理有病的人
插画/李怡作者:北京大学学生 杜昊淳我拉开桌子这边的凳子,“来,请坐。”然后自己坐到桌子另一边的椅子上,双手交错支着下巴,“你可以开始说说你自己的事情了。”我确信他的父母已经提前明确传达过我的要求了。一个男孩,18岁,寄宿制高中,这个寒假结
一、 心理咨询咨询指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帮助,其实质是一种职业性的帮助。心理咨询是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咨询人员与来访者的交谈、协商与指导,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活动过程。从心咨询的定义可知:(1)
心理咨询不是洗脑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洗脑是不一样的,洗脑是用外部的压力将特殊的思想强行灌输给来访者,但是心理咨询是以接纳的方式,接纳来访者的观点,在来访者输出的观点帮助来访者察觉自己,认识自己,用开悟的方式认识到自身问题根源所在,并启发来访者寻
【如何区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健康提示心理治疗在形式、理论基础和关系性质方面与心理咨询类似,但其服务的对象、实施的地点以及对实施者的资质要求是不一样的。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有些人不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一个常见原因是,人们认为心理咨询看起来和找朋友聊天差不多——除了听你吐苦水的朋友并不需要你付钱。但事实上,向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和与情谊深厚的朋友倾心交谈,是非常不同的体验。“和朋友倾心交谈可以一扫心中积郁
我是于琦,一个做了14年离婚案件的女律师。很多给我打电话的人,一张口,讲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于律师,我老公出轨了,我是怎么抓奸的……,她还不知道我发现了这个事情,现在我要做好两手准备……比如这位女性,约了一小时的电话,自己说了45分钟:故事